4月20日,由中共青川县委、青川县人民政府主办,青川县委宣传部、青川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局承办的“熊猫家园青秀之川”第二届青川县文化艺术活动周暨旅游产品推介会在广元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幕,重磅活动“青川木牍杯”首届全国隶书书法大赛作品展、青川生态旅游摄影图片展、青川县文艺工作成果展、青川县文化艺术作品和旅游产品成果展、青川县文物图片展以及青川县文化旅游视频展播也同步开展。
今天,青川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
熊猫家园 青秀之川
第二届青川县文化艺术活动周
暨旅游产品推介第四期
青川县文物图片(部分)
青川历史文化悠久,厚重。从现已发掘的历史文物可见一斑。
老田坝新石器时代遗址,初现了新石器文明;战国墓葬群唤醒秦风遗韵,一片木牍把隶书的起源提前到公元前309年;阴平古道延续蜀道故事,将三国文化、生态文化续写得生动而朴实;还有白水关前的蜀道风云,沙陀国址的待考存留,商通天下的唐宋繁华,驼铃不息的明清商旅,以及永不磨灭的红色足迹,都可在文物里得到印证。
文物是活着的历史,历史因文化而传承。青川待发掘的文物资源非常丰富,相信随着更多的文物出土,青川历史文化长河必将更加熠熠生辉。
PART.1
九年吕不韦铜戈
援中部有凸棱,阑侧四穿,内一穿,援、胡、内有利刃。内正面有刻划铭文:“九年,相邦吕不韦造。蜀守宣,东工守文,丞武,工极,成都。”二十一字。背面有铸文“蜀东工”。
铜戈是在蜀地“东工”由中央官吏监造,为研究秦兵器刻铭格式提供了新的资料,“蜀守宣”填补蜀守一职在文献史料记载中的不足,“成都”一名至迟在公元前238年已经存在,对成都得名的由来以及成都城市发展史的研究,其史料价值不可替代。
PART.2
铜 矛
矛前锋弧尖,矛身起脊,宽叶,截面呈扁菱形,骹呈圆筒形,通体漆黑,古朴厚重,气势不凡。
PART.3
铜带钩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武士系腰带的挂钩,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该带钩由钩首、钩身和钩钮三部分组成,器型为长条形,简洁明快;钩首为龙首,钩身有阴刻细线纹饰,斑驳陆离,多姿多彩,钩背为圆形钮。
PART.4
川陕苏区五百文铜币
圆形,红铜,1934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发行,正面外围上环铸有“川陕省苏维埃造”,下环是“五百文”,两侧分列有五角星,背面图案中央为地球,地球正中点缀有镰刀、锤头,外围上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十一字,下环有“一九三四年”字样。
PART.5
青川木牍(M50:16)
文字隶定:
(正面)二年十一月已酉朔朔日,王命丞相戊(茂),内史匽,口口更脩为田律:田广一步袤八则为畛。亩二畛,一百(陌)道。百亩为顷,一千(阡)道,道广三步。封,高四尺,大称其高。捋(埒),高尺,下厚二尺。以秋八月,脩封捋(埒),正疆畔,及千(阡)百(陌)之大草。九月,大除道及除(澮)。十月为桥,脩陂隄,利津口,鲜草,(雖) 非除道之时,而有陷败不可行,相为之口口。
(背面)四年十二月不除道者:口一日,口一日,辛一日,壬一日,亥一日,辰一日。戍一日,口一日。
发掘简报详见《青川县出土秦更修田律木牍——四川青川县战国墓发掘简报》,刊登于《文物》1982年1期。
今天,小编只为大家展示了部分
青川的文物图片
欣赏更多图片可以到
广元市文化艺术中心
及广元栖凤廊桥等地
活动时间一直持续到5月10日
所展出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
均是精品力作,欢迎您到现场观赏
(青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