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尺温度•巴适九尺人】农民不容易,巴适九尺人杨云

2021-02-03 19:05:12 编辑部
四川民生资讯

田啊

(作者:郑兴明)

今夜,田

想起你,如何睡得着

我愿是你怀中的青蛙

放声歌,放声哭

 

当我横平竖直

把你写进稿纸

豆大的你

也被四张嘴苦苦咬着

 

田,好几千年了

用十字封住口

你一声不响在诉说什么?

 

踩着你方正的经络

祖先随风走远

长成一望无际的庄稼

 

田,你是四眼苦水吗?

那拜太阳、拜月亮

一日三次升起炊烟、点燃高香的人

把泥抠进指甲

把什么抠进了心窝?

四川民生资讯

“农民不容易!”这是杨云的口头禅。

杨云,生于1980年2月,九尺镇龙福村人。200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取得农学学士及经济学学士双学位。毕业后分配至国有企业四联集团(重庆川仪)工作。

四川民生资讯

2007年杨云毅然离职,返乡创业。首先在成都百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担任技术与管理骨干,2010年开店经营彭州龙芙果蔬生鲜超市,同时与钟光辉等人创办彭州市三界丰碑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建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014年创办彭州市龙芙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在原红岩镇流转土地300余亩种植笋用竹及优质果蔬。2016年创办成都龙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研发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2017年成立四川省汇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粮食种植与加工业务。

四川民生资讯

为啥大学选择读“农大”?他说,因为农民不容易。

杨云家在农村。看着父母起早贪黑、背着太阳过西山,他心酸。看着为了供他读书,父亲做着最苦最累的小生意,熬红了眼睛,双手开口裂缝,还没有挣到钱,他心痛。

读农大,学费低。

为啥好好的国企中层干部不当,要回来搞农业?他说,因为农民不容易。

他看到过因为第一年大蒜价格好,农民一窝蜂种大蒜,结果大蒜丰收却卖不脱。那些勤爬苦做、满含希望的乡亲,含着泪水,把蒜往河里倒。他看过莴笋产量过剩,削了皮,才卖五分钱一斤……那些生冻疮的手,那些愁苦的眼神,让他难过。能不能用自己的所学做一些事?能不能尽自己微薄之力让一些东西得到改变?硬要回家当农民,硬要从米箩篼往糠箩篼里跳。父母拦不住他,最终成了他的支持者。创业初期,缺资金,他们帮助筹措。缺劳力,他们是绝对的主力。父亲晒得更黑,母亲的腰病累翻……

四川民生资讯
四川民生资讯
四川民生资讯

对父母的感恩化作对乡亲的感激和回报。

农民要增收,必须解决“种得出,卖得好”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和不断实践,杨云和他的公司,产前——向农民提供种植计划与土壤分析,供应优质粮食与蔬菜品种;产中——提供优质的农业生产资料(肥料、农药等)及技术服务;产后——提供粮食收割机械化与物流服务;提供粮食烘干与仓储;组织粮食销售;组织蔬菜收购、冷藏与销售;提供粮食精细化加工、包装与销售,对接大型生鲜超市、网上电商等,如永辉、盒马鲜生、美菜网等的蔬菜销售业务。

为了帮助农民销售产品,公司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模式,在龙福村23组建设了占地10000多平米的粮食蔬菜产后处理服务中心。

四川民生资讯
四川民生资讯
四川民生资讯

依托彭州市十万亩的规模粮食、蔬菜种植户,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化集团下属中化农业、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企院校合作,孵化出优质小麦品种(中强筋、抗性好、早播早熟型)2个以上;引进优质高产羊肚菌栽培技术1套;引进优质水稻泰优系列、荃优系列、洁田稻系列等品种10个以上;引进适合彭州地区种植推广的鲜食玉米品种4个;引进与示范推广水稻与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水稻低吸附重金属全套技术等。

两年时间带动周边家庭农场与种植大户,成立彭州市粮油产业联盟与彭州市稻田鱼虾协会,发展优质小麦基地10000余亩,优质菜—稻—菜循环种植基地10000亩以上。

四川民生资讯
四川民生资讯

农场与农业公司的经营业绩蒸蒸日上。目前,公司流转土地达到1000多亩,让900多户农户有了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在农场与公司务工的大爷大妈、年轻人有好几十个,高峰期100多个,让老百姓就近实现了务工收益。公司还帮助周边农户销售蔬菜及粮食上万亩。

四川民生资讯
四川民生资讯
四川民生资讯
四川民生资讯

“农民不容易!”这话,说说,容易;做做,不容易……

杨云,在做……

他的公司直销长粒香米、优质大米

欢迎大家订购

 

立即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