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之母,天府之源:川西花乡
麦苗儿青青,菜花儿黄
从打春以后,我就开始了在故乡的探春赏花之行。葛仙山镇是我的生养之地,这儿的春天对我来说特别的亲切美好。在春天来临的这些个日子里,我隔三差五地回到它的怀抱,兴致勃勃,捷足先登。在葛仙山上,在野鸭河畔,我用虔诚的心灵掀起了故乡春天芬芬的盖头。
经验的记忆中,年年春天,故乡的花事都是一波接着一波地到来。最先探路的是樱桃花,开得最早,凋谢得也快,一眨眼的功夫,它就消失得无踪无影。其次,是油菜花,油菜花又分黄油菜和黑油菜,黄油菜先开花,黑油菜
要说哪一种花最有特色,最逗人喜爱,我真的不好界定和评价。因为,它们都是我故乡的花,是我的亲人,就像是我的兄弟姐妹。但今年,我必须抓住最佳时机,看看李花,这是因为这种花的花期较短,我已连续三年或早或迟地错过了观看它的最佳花期,今年,我不得不天天地留心着这件事儿了。
3月8日,是周末,啊,今天阳光灿烂,天气很好!真是个看花赏花的大好时机。但是,从前两天的现场勘探情况来看,葛仙山的樱桃花早已凋谢,菜花已基本开放,但是李花却还羞涩涩地紧闭着洁白的嘴唇。如果今天这么好的阳光我不去,说不定又会错过看花的良机。所以,我得再次回到葛仙山,用相机记录下它春天的炫丽美景,去感受它春天的无穷魅力。估计今天,这儿的李花应该被这暖暖的阳光给爆绽开了吧,今天正是看花的最佳时期?
当我们来到葛仙山下的花园沟,这里的李花果然大面积的开放了。漫山遍野的李花像腊月的瑞雪,悄悄地给这里的山峰上、树枝上披上了洁白的盛装,呈现出一片唐代诗人柳宗元诗作《江雪》中的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宁静而美好的诗情画意。微风阵阵吹过,片片李花如毛如絮地轻轻飘扬,这里正是一个白玉凋塑的美好世界。阳光下,如果你细细地谛听,还会听见一朵朵李花不时炸裂的声音,像爆米花一样地在你的眼前纷纷幻化。
在这里,我们看到,桃花还没有开,但我们细心地观察了一下方知,
在春天,百花盛开,万物吐翠。葛仙山的美自然地也是由花儿们来扮演的。梦幻中,你看,在这里,花儿的擂台赛是多么的精彩!花的山、花的湖、花的河流、花的海洋。当然,我们都可以用这些常用的词语来比喻这里的花事花景花情。但我更愿意用“擂台赛”的场景来比喻这里繁花盛开、欣欣向荣的景象。一说“擂台赛”打擂台,我们马上自然地就会想起武打片里那些操拳飞腿、血肉相争的一幕幕?力量在残酷中彰显,胜利在失败里昂头。不过,这里的花儿的擂台赛却是美丽的、和谐的,比赛的原则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是挥拳相向,而是牵手向前。
看,在春天的裁判下,葛仙山的花儿擂台赛隆重地开始了!首先
美名远扬的“花园李”是葛仙山水果中的娇娇者,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都会栽植李子树。当李花盛开的时候,那柔柔的白啊,像白玉的碎屑,堆满了树枝,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梨花往往抢在桃花的前面登场。它一上场就引来万人瞩目,
美丽的事物总是被人们亲近,追赶、赞美。人们爱花,因为花是大地的恩赐,是劳动的产物,是春天的馈赠。在春天,只要哪里的花儿开放了,人们就争相传说,趋之若鹜。步行、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街车,人们采取各种方式前去寻花、探花、赏花。寄情鲜花,留意春色。来到这儿的朋友都会兴高采烈地对我说:想不到彭州还有个这么美丽的地方,这里的花儿太美了!美得让我们不敢相信。他们之中的一些是全国著名的作家、诗人,他们自然地会用很多美丽的诗文来赞美葛仙山的花景。在我看来,他们更像小蜜蜂,在花海丛中,他们不断地观、闻、嗅、弄、拥,比真正的蜜蜂都还高兴,还忙碌。他们不时地按动着快门,很多美丽的景色就这样地被他们记录了下来。相信,不久,葛仙山的美丽景致就会通过他们优美的文笔传播到远方。
其实,每年的春天,在鲜花盛开、热情登场的明媚时节,葛仙山这个极具灵性的境地都会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来自周边的观光者。其中,很多游客还是来自德阳、绵阳、雅安、乐山、阿坝、成都或更远的地方。几年前,原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文学》主编,著名藏族作家意西泽仁先生来到这里,亲切地赞美这里为“川西花乡”。歌曲《小白杨》的词作者,著名诗人梁上泉先生也曾对这里的春景赞美备至,亲自挥毫,写下了“川西花乡”几个大字。
自从大兴看花之风,
在春天,轻轻缠绕在葛仙山脚下的那一条我的母亲河,更美!它叫野鸭河,当我们沿着这条河溯流而上的时候,春天处处都在向我们亲切地招手。与西边相对称,在葛仙山的东边是以“梨花坪”和“蜀水荷乡”而享有盛名的红岩镇,背面是美丽的白鹿中法风情小镇,再后面是什邡市的冰川镇。这里气温较冷,春天的脚步当然要迟缓一些,但它们却延长了葛仙山春天的生机,拉长了这里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憧憬!由于这里距离大都市较远,偏安一隅。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野花点点,水田泱泱,鸡鸣鸭戏,猪欢狗吠。这里,还有另一种更加浓郁的春意牵动着人们的心扉。
看啊,人们在田边地头、山坡丘陵挥锄操犁,辛勤耕耘;座座农家乐已翻修一新,笑迎宾客。是的,这里没有水泥钢筋所带来的困惑,这里没有车喧人拥的苦恼。相反,这里有种调子叫自然和谐,这里有种画韵叫田园风光。这里就是我们梦幻中的世外桃源。
葛仙山,美丽的“川西花乡”!我的故乡啊故乡,你就是我现实生活中的那个异彩纷呈的童话世界,如今,你深深地躲藏在母亲的笑脸中,桃花里。
水田
(舟歌)
一夜间
就装满了
冬天的雪
和春天的阳光
谷雨之后
这片属于父亲
天空
就在故乡的脚下
一一展开
像页页鲜纸
很快就画满了
燕子和星星
很快就被秧苗
翠绿充盈
当然,很快
平原就涌动着
大海翠绿的波浪
我真的闻见了
稻花香
接着
我站在故乡的远方
很快就看到了
谦卑的稻谷
微笑,弯腰
看到秋收后的
那一
空旷的田园
如沉默的母亲的脸
啊,水田
你
田埂
(舟歌)
那些田埂
真够结实
就像父亲腿上的
我知道
田埂,在铁器统治的时代
称作阡陌
最早把黄河流域的土地
纵横分隔成
线装的册页
一泻千里的荒野
开始有了田
有了“汗滴禾下土”的诗句
和《陌上桑》里的故事
可是,我要说的是
五月,在我的故乡
川西平原,
收麦插秧的好时节
田野如镜
那一道道田埂啊
就像细细的铅笔
在水面
留下的轻轻划痕
我看见
父亲坚实的裸足
从田埂上
迎面向我走来
在软软的泥土上
盖上他深深的印章
他会停下来的
会用铮亮的锄头
在田埂上切开个小口
汩汩的岷江水
就伴随着蛙声流进了田里
就成了星星的第二故乡
然后
秧苗很快转青
抽穗,灌浆
田埂很
就会被稻谷滚滚的波涛淹没
可是,在秋天和接下来的冬天
稻草扎成了结,堆成了垛
小草覆盖的田埂
开满野花的
仍错落有致地
装饰着故乡寂寞的田野
这朴实的藤蔓
会紧紧地抓住冻僵的老土
等待来春
舟歌:1962年农历三月三,生于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镇官仓村。毕业于彭县万年中学(现葛仙山镇九年制学校)高中班、广汉师范学校中师班、四川教育学院历史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著有作品《故乡的小河》《小桃树》《平原西北》《平原菜花黄》《平原》《故乡》《月光下的故乡》《黄昏》《泥土里的乡情》《难忘鲁院美好时光》等10余部。2011年4月3日,农历三月三,舟歌在向上50岁生日之际,在故乡彭州举办了以“三月三,平原母亲的舟歌”为主题的首届“平原诗会”暨“舟歌乡情作品研讨会”。会上,舟歌发起创办了“《平原文学》论坛”,全身心地致力于“平原文学”及“《平原文学》论坛”的推进与发展。主编纸质大型论坛型刊《平原文学》,在国内产生深远影响,现居故乡彭州。(来源:文学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