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第五届《平原文学》论坛第四届平原诗歌节/清明诗会·花园笔会”成功举办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3月19日,“彭州市第五届《平原文学》论坛第四届平原诗歌节/清明诗会·花园笔会”暨“《平原文学》论坛十周年座谈会(筹备会)”在葛仙山镇花园村成功举办。活动中,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日报》社、四川省图书馆主办,彭州市文联、彭州市作协、葛仙山镇承办的四川省作协“红色文学轻骑兵•百场讲座进基层”暨四川省图书馆“21市州讲座联盟”走进彭州活动成为此次笔会的亮点。四川省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渌波,四川省作协社联处处长杨军,四川省作协社联处一级调研员陈建平,《四川文学》杂志社副主编、著名作家杨献平,四川省作协办公室四级调研员曾勇,彭州市文联主席韩小强、副主席赵昌建及葛仙山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出席了笔会活动开启仪式并参加了全程听课及采风创作。
不忘文学初心,厚植家国情怀。笔会开启仪式后,彭州市的30多位诗人、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在葛仙山镇花园村村委会会议室怀着对文学的虔诚与敬畏,认真地聆听了《四川文学》杂志社副主编、著名作家杨献平老师题为《诗歌创作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的文学专题讲座。
诗涌湔江,文汇平原。彭州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独特,2018年,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与成都市作家协会首次在“古蜀文化”资源丰富的龙门山镇(原小鱼洞镇)大楠村,依托鱼凫湿地公园举办了以“竹文化”为主题的“彭州市首届“平原诗歌节/清明诗会”:“鱼凫故里·竹文化诗歌节”,50多位来自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的诗人、作家参加了这一“诗歌的盛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9年清明节,又在九尺镇(原升平镇)昌衡村举办了彭州市第二届“清明诗会”:升平镇第一届“昌衡故里祭英烈·平原诗歌节”。诗会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诗歌文化活动。
彭州市“平原诗歌节/清明诗会”活动在“抢抓成都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以龙门山、龙泉山为依托的“两山经济”和创建国际文化名城的契机”中,大力发掘弘扬彭州“平原文化”“红色文化”“稻田文化”“诗歌文化”,促进彭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成德绵”同城化,做强做实彭州市“乡村旅游文化”,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树立起了彭州市在成都平原乃至在全国的文化地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实施“十四五”宏伟蓝图的重要年节和机遇期,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时期。所以,对于彭州文艺,特别是文学工作来说,正立足于实际,结合当地的本土历史文化,特别是“古蜀文化”“牡丹文化”“文翁文化”“红色文化”“地质文化”“生态文化”等,大力组织诗人、作家以何秉彝、李一氓、猎枪会、彭县起义、贾皋、二五平叛、贾正方、宝山村等“红色题材”为载体,进行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创作。开启彭州市第五届“《平原文学》论坛”,重点办好“清明诗会”“端午诗会”“华夏中秋诗节”,“《平原文学》论坛”、《平原文学》等“三会一论一刊”5个主体活动。充分发挥文艺,特别是文学艺术在此工作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文联、作协及各协会的优势,弘扬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优良传统,致力于新时代乡村题材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积极组织彭州市广大诗人、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讴歌时代”,高标准巩固和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成果,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史诗与宏伟蓝图,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本次笔会活动中,参与讲座的作家、专家还与彭州市的诗人、作家及文学工作者进行了现场互动和创作交流,向葛仙山镇花园村文化活动中心和基层诗人、作家及文学爱好者赠书。在花园沟、葛仙山、“川西花乡”及“冰川遗址”等地,深入村社、农户,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自行采风创作。 (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