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语言能力迟迟发展不出来?
想教,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今天,绵阳奇迹爱蒙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就为大家分享几个实用的居家语言训练技巧:
一、延迟满足
什么叫延迟满足?过去,家长们可能总是提前或及时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他(她)渴了给他(她)喝水,甚至还没饿,饭已经送到了嘴边。但现在,我们要试着不去提前或及时满足这些需求,我们要让孩子出现被迫或被动社交。
1.利用生理和心理需求,制造“饥饿感”孩子要是被照顾得太周到,他(她)对什么都不会感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吃他喜欢的食物,孩子很想吃也不给,耐着性子吃给他看,制造饥饿和渴望。
2.构建必须交流的环境:面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父母可以表现得笨一些,回应不要那么及时,准确,如:孩子喜欢吃饼干,我们就把饼干放到透明但他打不开的盒子里,孩子要说了,或者指了再给他(她)。
3.制造意外事件(突然的声音、停顿的活动、错误的应答、兴趣行为出现阻碍等)除了吃东西,其他活动也可以制造一些意外来延迟满足。
比如,孩子要画画,但我们只给他(她)纸,等孩子要求了我们再给他(她)笔。
4.要“折腾”,从而制造和增加交流的回合:在互动中,家长要多折腾,制造回合,有回合才会有干预。绵阳奇迹爱蒙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建议是,家有自闭症孩子,一天至少要跟他玩上千个回合,而且是面对面的回合,让他(她)看到面部表情,如开心、生气、愤怒、不满······都要让他(她)慢慢认识。
二、旁白
旁白就是无论孩子走到哪儿,我们都不断地为他输入语言。比如,他(她)想出门,我们就蹲下来指着门,说:“开门、开门、开门”;他想拿饼干,我们就说:“饼干、饼干、饼干”。如果孩子已经会说饼干,我们就说:“我要吃饼干”……总之,见到什么景就跟他(她)说什么,他(她)不看,就帮他(她)指一指。
旁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与具体实物、具体场景、具体人物相联系。
2.用孩子的口吻说话。
比如见到熟人需要打招呼,我们就直接说:“叔叔好!”
3.在语言中投入感情,自闭症孩子有一个特点,说话往往是平调,很少带感情色彩,所以,希望家长在用孩子的口吻旁白时是带着感情的。
三、跟随孩子的兴趣
我们可以跟随孩子的兴趣,利用游戏进行适当的语言输入。
跟随的四大要点:
1.观察:我们需要以孩子的高度来跟他(她)沟通,面对面,去跟孩子看同一样事物,根据孩子的眼神去找同一个目标,通过观察先了解孩子正在做什么,然后分析孩子的动机,猜他(她)在想什么,下一步想做什么。
2.等候:在孩子玩耍时,我们要等待一个适合的时机去参与,不要让孩子觉得太突然,更不能以抢占孩子玩具的形式加入。
3.聆听:当我们与孩子一起玩耍时,要注意孩子所发出的任何语言,聆听时不要随意打断孩子,否则孩子会不知所措,反而要让孩子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谨记要少发问,多聆听,让孩子去引领。
4.回应幼儿
跟从幼儿的兴趣:游戏的主导者是幼儿,翻译:按当时的情况,幼儿的心意,用简单说话来翻译幼儿的声音、动作、手势,令幼儿感到被理解,提供一个好的语言示范。
例子1:幼儿伸出手拿你的冰淇淋,并说:“啊”!
A什么? B 太凉了不能吃 C 冰淇淋 D这是我的,不给你
例子2:幼儿很高兴地递球给你,并说:打打
A你不想玩了 B哥哥在外面打球 C不是打打,是打球 D 玩球吧
模仿幼儿说话,重复加正确地说出幼儿的意思。
简短说话:缩短句子长度,简化句子语法和词语。
原则:对幼儿说话,要比幼儿说的话稍微难一些,如:幼儿运用手势,单音,成人说字词;幼儿说字词,成人说短句子;幼儿说短句子,成人说长句子。
慢一点:说话时在字与字之间要多做停顿,幼儿有足够时间理解说话。介绍新字词或概念时多做重复。
精确强调:使用较高的音调并强调重要字词;音调的变化: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夸张语气加简单动作手势帮助儿童理解成人说话。
示范:利用动作、表情、图片、文字等来示范说话的意思。
扩张句式:按幼儿说话的意思,加上一至两个词语,以更完整的句子来作出回应。如:幼儿说“球”、成人说“打球”;幼儿说“打球”、成人说“弟弟打球”;幼儿说“弟弟打球”、成人说“弟弟把球打得很高”。(伍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