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 > 科教
教育热点
科教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 > 科教 > 详情

科教

广元市实验小学“红军在广元”价值观训育系列微讲座之广元红军石刻标语

科教发布时间:2023-03-10 14:04:01

红军石刻永远深刻在巍峨的丰碑之上,闪耀绚丽的光辉,照耀红色的大地。2023年3月6日,广元市实验小学的周建蓉老师带领全校师生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硝烟弥漫的红色年代,感受红军战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传扬红色精神,培育红色基因,推进红色使命。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历史背景

巍巍巴山作证,滔滔蜀水为盟。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施向西战略转移。1932年12月17日,红四方面军开始翻越大巴山,由陕入川。1933年1月拉开了在广元地区进行英勇斗争的序幕。刘瑞龙刚任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他在周边调查时,见大巴山地区高林密石,墓碑庙宇成群,想到了因地制宜的办法。他将部队里20多名“秀才”“石匠”召集起来,让他们带头成立书写队和錾字队,“你们中间有的会写字,有的会打石头。你们的任务就是把党的革命纲领,红军的宗旨和纪律等錾刻到石头上,‘烙到’劳苦大众的脑子里,‘插进’敌人的心窝子。”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分布范围与数量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柳建辉调研后,他说 “ 大巴山区的红军石刻标语数量之庞大,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伟,居革命战争年代全国之首,它达到了三个全国之最:红军石刻数量最多,红军石刻保存最完整,红军石刻字符面积最大”。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红色内容

在旺苍,红军当年留下一幅幅石刻标语。这些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和各级川陕苏维埃政权在广元进行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这些石刻标语,大概从九个方面表现了当年红军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员、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汪小川曾写下《石刻标语赞》:“瑰丽巴山石,雄踞万谷边;红标千百句,嵌绣众心间;大书全赤化,歼敌意更坚;錾字宣传队,风高魏武篇。”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红色特点

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是中国革命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有广泛性、通俗性、实用性、永久性等特征。曾几何时,在山野的悬崖峭壁间,在城乡的石碑石柱上,一幅幅红军标语,像是一把把利剑,直刺敌人的胸膛,又如同一颗颗红心,表明了红军战士革命到底的决心。他们是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在当地进行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红色传承

当你吟诵着这首当年广为流传的红军歌谣,观看着身边林立的石刻标语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谁能不为红军坚毅不拔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和激奋呢?那字里行间饱含着的凌云壮志,那錾痕凿迹凝聚着的万丈豪情,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然而,红军石刻标语恰似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要从红军石刻这样厚重的红色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和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学好基本功,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董彬)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