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 > 科教
教育热点
科教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 > 科教 > 详情

科教

广元市上西中学新进教师赴川师大附中跟岗学习交流

科教发布时间:2023-05-15 10:42:5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夯实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带着期许和展望,我校两名新入职教师于3月28日奔赴川师大附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学习。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办学历史悠久,管理理念先进,师资力量强大,教学成果显著。为提升地市学校师资水平,促进城际教育均衡发展,迄今为止,师大附中已为省内多所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教师。

01

走进附中

和风拂面,笑语欢声。在师大附中郭良君校长的带领下,我校一行8人参观了附中美丽的校园环境和丰富的校园文化,观摩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间活动,聆听专家专题讲座。师大附中博大深厚的人文底蕴、安静浓郁的育人氛围、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02

跟岗纪实

跟岗学习以来,两位新老师走进课堂听课学习,参与教研组集体备课,聆听专题讲座,参与研学活动。近距离、多角度感受到了名校的教学特色,名师的教学风范,汲取了大量的新视点、新理念与新举措。

刘耀老师跟岗学习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刘老师与指导老师应鲁平老师的日常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刘老师参加附中活动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白姣娇老师跟岗学习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白姣娇与指导老师彭磊老师的日常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白老师在名师课堂上汲取经验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03

学习心得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刘耀老师

四月是一个忙碌的季节,是一个播种的季节,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我心中教育的种子已然破土而出,收获颇丰。

博采众长,驾驭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作为新教师在教学上从一开始就要有自己的积累,熟悉节奏,如何驾驭课堂,如果把控时间等,乃至后面雕琢出自己的授课风格。小到自己的语音语调,大到对于教材知识点的处理,因为教育不仅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同时也是有内在价值取向的活动。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是非常重要的,且教师作为多种角色的结合体,灵活的角色调控在我们的工作中不可或缺。

理论联系实际,从作业出发抓问题关键。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最直接的渠道,通过作业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当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者直接检验学生在上课时他们的听课情况。学生的作业问题五花八门,需要老师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各种问题根源所在。上课听课问题、态度问题、对个别题型的理解情况问题等,只有找出问题才能够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这也是了解学生和学生产生另一种交流的有效途径。

提升教师知识素养,重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条件性知识对于老师来讲,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它们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科学的认知从而正确的分析了解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生方向,并在合适的时候采取相应的干预或者预防措施,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怒喝、交流、鼓励等不一而同,希波克拉特提出每个人都有其特有的气质类型,对于胆汁质的学生来讲低回柔和的交流可能起不到任何效果,但是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几句怒斥可能会影响到他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知识是摆在那里的,是熟知的,但在现实中遇到问题能否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

活到老学到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将努力做到“严”“爱”“细”“学”四大点,即严爱并济、细心观察、用心感化、终身学习。

——上西中学刘耀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白姣娇老师

进入川大附中学习多日,对此我感慨与心得良多。

首先,做到常悟多研,紧抓教材。教材是课堂的根本,上好一堂课必须深入分析、理清文章内在逻辑,明确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问题设计等,做到了解学生、领悟教材、设计有效教法;要充分挖掘课文的价值 ,课文教学和听说读写教学应相互交融,以课文为引子引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重试语文基础知识,打好智能发展的基石,将生字词、拼音、文言文及课下注、古诗词等听默写任务融入日常,时背时写。

其次,要听课评课,学习借鉴,融会贯通。每一节公开课都是每位老师在展示最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成果。作为新老师理应多听多看,向不同的老师学习借鉴,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风格。

最后,本着终身学习原则,教师要提升修养,不断充实自我。阅读决定文学素养的高低,教师的文化底蕴会反映到课堂中去,表述的逻辑性、教化的有效性、语言的描述性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阅读应该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坚持的一件事。要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重要的莫过于教师的示范作用。

学无止境,一个月的学习时间实在有限,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能保持本心,笃行不辍。

——上西中学白姣娇


不负春光逐梦行,跟岗学习促成长。相信通过一个月的跟岗学习与省思,我校两位青年教师定会带着所学所悟,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不断成长。(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