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非遗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工匠精神,2023年12月20日,宜宾学院邀请省级非遗川南木作技艺传承人郑启友进行了川南木作非遗专题讲座。课程负责人,宜宾学院文学与音乐艺术学部教授谢美英参与活动,并主持讲座。

2018年12月25日,川南民居木作技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遗。2013年8月19日,郑少文被宜宾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批准为市级非遗传承人。2021年6月22日,郑启友被宜宾市叙州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批准为区级非遗传承人。

讲座中,郑启友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其学艺经历和传承实践,让学生过程是艰辛的,结局是美好的:“川南木作技艺的学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当然,这个学习的过程也十分艰难,我曾几度想要放弃,但是,这是我吃饭的手艺。我爹靠它养活了我们一家,我也要将他传承下去。后来了解到非遗传承的必要性,我更加坚定了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信念。”同时也告诉学生传统技艺传承“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川南民居木作技艺;讲座中,郑启友老师在向学生分享“川南民居木作技艺”纪录片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川南木作技艺的制作过程。木作技艺,即流行于川南一带的一种特殊建造技艺。多以串架结构为主,当地有的也叫立材房子,通常把木工修立材房子称作“大墨”,做木工家具称“小墨”。这种特殊的制作技艺要经过讨签、编号等数道工艺,最终才能实现“小木材做大房子”的目的。这种房子的制作过程是没有图纸的,只由数以千计的签篾组合而成。成房可多年不腐,历久弥坚。
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课堂是省级一流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田野考察》特色课堂活动之一。此次讲座不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南民居木作技艺,更让同学们感受到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让他们深刻意识到想做成一件事光靠间接性努力是不行的,必须坚定信念不断坚持才能成功。(龚敏 陈昱竹 来源:宜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