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信息中心
网观
民生健康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 详情

网观

四川宜宾:非遗进课堂 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网观发布时间:2022-11-05 23:05:40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走进校园,让同学们真正了解非遗、认识非遗、传承非遗,2022年11月4日上午8:30,宜宾学院文学与音乐艺术学部邀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客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郑启友老师在硕勋楼302室开展了题为“非遗进课堂,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主题讲座。

此次讲座分为非遗知识科普、非遗项目欣赏和非遗沉浸式体验三大板块。郑老师首先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同学们介绍了民歌的发展过程,讲述了非遗故事,普及了非遗知识,带领大家认识了非遗的种类并分享了他取得的省级非遗项目——《关河号子》。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接着,同学们观看了鲜活生动,让人耳目一新的非遗项目申报片《横江山歌》,视频集中展示了民歌这个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民歌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透过这些民歌,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这些民歌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于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最后,郑启友老师引导同学们现场体验了非遗项目,他现场教唱了一首简短的民歌,同学们在不同文化元素的融汇交流中,零距离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文化乐趣。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这次讲座的开展,旨在让同学们通过实践与创新“知家乡、爱故土、懂非遗、传文化”。这是深化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一项举措。它让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之余,能亲身尝试、探究非遗文化,更好地激发了大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对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彰显课堂生命力,构建起有品位、高质量的传统文化学习课堂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王先元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