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激发大班幼儿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文字符号的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文字的意义和用途。因此,借着大家这股热乎劲儿,江安县夕佳山镇中心幼儿园大一班开启了象形文字的奇妙探索之旅,共同走入了汉字文化宝库。在日常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而象形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会是谁发明的呢?……
借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江安县夕佳山镇中心幼儿园老师又组织观看了一部于1984年上映的动画片《三十六个字》。这部动画讲述了一个父亲教儿子识字,通过讲解象形文字说明中国文字的起源的故事,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象形字就是跟实际物体轮廓非常像的一种符号,它能还原文字的使用场景。
之后,老师借助字、图、形能让幼儿清晰地理解了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关系,认识并掌握一些常见的象形字,感受到象形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
中国象形文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古代祖先记载事物最原始的方式,它来源于图画文字,象征性强,既是一种传承,也是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文字形式。通过文字的线条或笔画,勾画出要表达的物体外形特征,以表达事物的含义。
此次邂逅“象形文字”之旅,我们见到了汉字“小时候”的样子,也通过一步步的深入了解,让幼儿从初识、探索到向汉字延伸,激发了对文字的探究兴趣,感受到文字带给生活的便利与重要价值,也深刻地让幼儿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龚敏 李兴梅 来源:江安县夕佳山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