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之美在于生机与勃发,教研之美在于钻研与成长。为实现集团学校教师共培,助推教育集团优质发展,2024年3月19日、21日,广元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了语文、数学学科组联合研训活动。来自集团成员学校、旺苍县三江小学及利州区部分兄弟学校的10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专题讲座启智慧
19日上午,学校邀请了川大附小许艳丽老师做了题为《基于双新背景下项目式诵读的探索与研究》的主题讲座。许老师结合自身一线教学的具体做法,从“项目式诵读的早期雏形”“项目式诵读的基本框架”“经典项目的具体介绍”“产生的实际效果”四方面做分享,许老师及团队一直坚持的主题诵读、阅读摘抄、百家讲坛、小先生课堂等做法,让与会老师深为叹服。陪伴督促学生阅读,需要老师用心用情细谋划,也需要一手一脚勤勉行,久久为功,让学生的阅读力转化为滋养一生的学习力。
21日上午,学校邀请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西南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国家课程标准新教材分册主编,四川省“川派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郑大明老师以《清单式教案—催生新质课堂的优质资源》为题做了专题讲座。郑老师指出数学课程实施应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为依托,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教育科研真正落地生根。郑老师通过技术指导和案例分享,重点阐释了《清单式教案》中的特色清单,即知识清单、素养清单、目标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流程清单、作业清单。为时两个小时精彩生动、朴实无华的讲座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
活动中,广元市小学数学名师、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卢艳华以《核心概念之量感的内涵解读与教学达成》为题做了专题讲座。卢校长从“为什么要增加量感?量感的意义和内涵是什么?该怎么培养学生的量感?”三大问题出发,结合2022版新课标精神和具体课例进行了详细解读,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为老师们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指明了方向。
广元市实验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周莉琼名师工作室成员尹薇娜老师做主题讲座《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评课议课实践》,尹老师从评课议课的意义、基本框架、实操方法三个方面,着眼教学设计、语文实践、教师行为、学生表现及目标达成等六个观察点,并结合我校第四届营养课堂课例给大家进行实操分享,让老师们对评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卷入式教研”显风采
本次联合教研,广元市实验小学以“核心素养在课堂”为主题,展示了3堂营养课堂范例。学校引入“卷入式”教研模式,两名老师一组,从备课开始,同选一篇课文,同备一堂课,并用同一个教案上课,正式上课前“抽签”确定上课人选。“抽签”的随机性让老师成不了“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这样的模式,更能激发老师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充分展现集体的智慧。
19日下午,在王晓燕、黄晓洋、岳珂、赵洪霞磨课团队中,抽中赵洪霞和黄晓洋两位老师,带领学生探索语言文字梳理与积累任务群下的课堂教学实施。
赵洪霞老师执教一年级《操场上》。整堂课结构清晰,紧扣“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第一学段教学要求,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走进操场,感受热闹”“体验运动,发现秘密”“认真观察,书写生字”。在赵老师的引导下,识字过程丰富有趣,孩子们通过插图、游戏、儿歌、朗读、做动作等多种形式识字,在达成本课识字目标的同时,对有提手旁和足字旁的生字进行归类识记,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黄晓洋老师执教一年级《动物儿歌》。教学中,黄老师将分类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21日下午,数学学科组以“核心素养—数据观念”为主题进行教学展示,在毛秋菊和昝婷婷磨课组合中,抽中毛秋菊老师展示四年级《平均数》教学。
毛秋菊老师从单元整体出发,在真实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首先,借助比较两组数的整体水平,感悟用平均数更合适,从而切入平均数的学习;然后,围绕平均数的算法水平、概念水平和统计水平,理解平均数的四大特性(代表性、虚拟性、区间性和敏感性),体会平均数的价值;最后,用平均数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悟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用结构化教学实现深度学习,一是平均数算法和特性的结构化;二是学习历程的结构化;三是统计量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学生在用数据说话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数据意识得到了发展。
评课议课促提升
实验小学语数学科组还分别展示了常态化的评课议课,充分发掘肯定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长处,同时对需要改进之处提出中肯建议。学科组成员以真诚坦荡的学术精神,推动课堂教学研磨精益求精。
独行者步疾,结伴者行远。本次联合教研为2024年度教育集团工作翻开新的一页,为集团共同谋划的后续联合教研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相信集团各校会在扎实务实的教研交流中凝聚更多教育智慧,携手同心,奋楫笃行,共同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元市实验小学 供稿:王利 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