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信息中心
网观
民生健康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 详情

网观

珙县:一方酿酒宝地 王家白酒风正再扬帆

网观发布时间:2022-12-16 21:40:55

宜宾市珙县王家镇被誉为中国“珙桐之乡”,这里草木丰茂、风光秀丽,至今仍生长着亿万年前的珙桐、桫椤等物种。古时,这一带农耕文明比较发达,勤劳聪慧、个性鲜明的僰人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学会了酿酒,还留下千古之谜“僰人悬棺”。这里还是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联系南亚国家等的重要通道——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而较早地形成商贸流通兴旺、交易繁荣的场镇。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红二师“王场济贫”(现在的王家镇)、播撒革命种子等,无不向世人展示了珙县这方水土非同寻常的历史。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珙县王家白酒传统酿造技艺被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源头:敢为人先开先河

远古时代,以川南为主要活动区域的僰人(又称濮人、僚人、山都掌、都掌蛮。秦以前曾建僰侯国),无意中在剩饭里嗅到一种不同寻常的香味,受此启发,以虔诚之心精心酿造,终于酿成蒟酱和窨酒,经汉武帝饮用后被定为贡品,一举成名。《史记》记载:西汉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番阳令唐蒙出使南越番禺(今广州),途中唐蒙品尝到蒟酱,觉得味美且极具特色,为取悦汉武帝,遂把蒟酱献上,帝清樽独酌,饮后大赞“甘美”。《史记》还载:汉朝时蜀中巨富卓王孙,雇佣了上千名僰僮为其酿酒冶铁。后来卓王孙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当垆卖酒”,此酒应是蒟酱或是按其生产方式酿造的,只是现在已更名为凤求凰、文君酒。不少历史资料表明,蒟酱是今天四川、贵州等地的酒的前身或源头。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珙县王家镇的田园风光(局部)

好山好水出好酒。作为天地人共同合作的产物,酒的好坏与当地的水、土壤、气候、微生物等息息相关。王家镇位处北纬27°53′—28°31′,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认为是地球上同纬度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地区。这里有大面积原始森林,负氧离子含量高,气候温和,溪流清澈,土壤富含硒,极适合微生物生长。当地人采用传统“川法小曲固态发酵”方法,经泡粮、初蒸等10余道工序,产出的酒甘、甜、绵、软、醇和、爽口,价格几元钱到百多元一斤不等,极受本地人青睐。经民间口口相传,几乎成为珙县酒的代名词。如今,王家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传承:正本清源谋新局

目前珙县白酒酒厂有105家,虽为厂,实为传统手工作坊,其生产方式与几千年前酿造蒟酱并无太大区别。由于受市场竞争和体制等的影响,珙县白酒产业几经沉浮,甚至大不如前。但不管怎样,王家白酒依然保持着纯粮酿造和物美价廉的特征,因此拥有比较稳定的消费群体,其品质和口碑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受疫情等的影响,珙县白酒产业陷入低谷,虽说质量不比其他酒差,但销售上仍是“当地人酿酒本地人喝”,市场空间狭窄。珙县是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也是农业大县。珙县历来高度重视白酒产业发展,制定系列扶持帮扶政策和举措等,充分发挥其禀赋和比较优势,全力把白酒产业做成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平台,形成“种粮+酿酒+养殖”产业链,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但任重道远。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王家白酒取得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发展:风正扬帆正当时

近年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川办发〔2021〕33号)、宜宾市发布《宜宾市白酒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和宜宾市《关于加快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宜委发〔2022〕14号)等文件,为白酒产业发展带来良机。珙县历来高度重视白酒产业发展。如今正采用订单生产模式,不断扩大种植酿酒专用玉米、高粱、水稻面积;着力破解不能生产预包装酒、为其他酒企提供基酒等难题;聚力整合王家白酒资源,大力招商引进相关企业,深度开发窖藏酒、年份酒、低度酒、小瓶装等。同时,进一步完善统一的白酒生产标准,加大宣传力度,突出特色,全力把王家镇打造为“中国富硒酒之乡”等,为地方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新媒体中心-官网

行人驻足品尝和购买王家白酒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再加上产业政策的鼎力支持、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和珙县白酒生产不可复制的天然环境等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珙县白酒产业必将焕发新的生机,走出低谷,再创辉煌。(王先元 范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