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太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帮忙调解,都不晓得好久我们的工资才要得回来。”近日,6名来自四川广安的民工来到筠连县巡司镇司法所,热泪盈眶地对所长易凤说。原来黄某某等6人是跟随包工头唐某一起到筠连县巡司镇某企业做彩钢棚工作,但唐某一直拖欠工资,走投无路之下,找到司法所请求帮助。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及时介入和耐心细致的法治宣传教育,唐某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支付了拖欠的3万多元工资,并承诺在此工程完工后于今年5月30日前结清剩余的2万余元工资款。至此,这起拖欠民工工资纠纷最终得到了彻底解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近年来,筠连县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统筹指导、人民调解协会化解矛盾主力军作用,创新调解“四三”新模式,最大程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现代化水平。
抓住“三个关键” 构建调解大格局
抓领导挂帅化解。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苗头的83件矛盾纠纷,落实网格化联系县领导包案化解机制,推行定责任、定方案、定期限,包问题解决、包案结事了、包信访稳定的“三定三包”工作法,有效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76件。抓部门联动化解。各乡(镇)、部门强化沟通协作,依托“公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三调联动”机制,做到重点领域、重点人员、重点矛盾全覆盖。2022年,县级部门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共586起,化解成功率100%。抓乡镇主动化解。严格落实属地管控化解责任,对重大矛盾纠纷,通过系统分流到乡(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进行调解,对争议较大的矛盾纠纷,报请乡(镇)分管政法工作领导组建专班调解,全力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当地。2022年,各乡(镇)协调中心共化解矛盾纠纷2329件,化解成功率100%。
组建“三大力量” 夯实调解硬基础
组建一个核心组织。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组织体系,整合人力资源,组建成立县人民调解协会,具体负责指导协调人民调解“三调联动”等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聘用退休法官、退休司法所长等16人组建调解专家库,将全县人民调解各项工作具体到人、落实到事。组建一支专调队伍。推选各行业专业人员、律师等98名贤达能人组成专业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14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涉及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将拳头力量聚焦在民生保障、财产保护等高发型争议矛盾纠纷的化解上。组建一张全覆盖网络。各乡镇打造“两所一庭一中心”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深化公调对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区)-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推动乡(镇)207个调委会和10个“公调对接室”有形高效运转。
创新“三+调解” 丰富调解实方法
“排查+调解”。重点围绕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常发性问题,村(社区)每半月,乡(镇)每月开展1次纠纷排查,建立工作台账,主动上门化解,限期调处到位,持续跟踪回访。2022年指导全县各乡镇开展各类矛盾纠纷专项排查、日常排查2600余次。“普法+调解”。按照“谁调解谁普法”的模式,把普法宣传贯穿于人民调解的全过程,用“小纠纷”诠释法治“大道理”,争取达到“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2022年开展涉调普法宣传200余场次。“回访+调解”。各级调解组织在结案后通过现场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进行跟踪回访,县人民调解协会每月对上报案件开展抽查回访,及时了解当事人对调解员处理案件的满意度,确保纠纷不反弹。2022年各级调解组织回访1000余件,县人民调解协会抽查400余件,满意率100%。
强化“三力提升” 增强调解真效果
督导到位提升公信力。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依法治县考核重要内容,2022年县委依法治县办及县人民调解协会开展各类督查12次,督促各乡(镇)、行业调委会完善相关制度136个,规范调解档案500余件。培训到位提升推动力。县人民调解协会邀请专业骨干、县外调解专家开展调解业务培训2次,组织业务交流研讨活动5次,指导各级调解组织做好人民调解员换届和选聘工作20余次。经费到位提升干事力。县财政保障100余万元,用于加强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提升各级调委会规范化水平。制发《筠连县“公调对接”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案件补贴办法》,县公安局按照文件年均兑现补贴资金4万余元。
通过推行调解“四三”工作模式,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提升了基层治理风险免疫效果。2022年调解案件共2915件,涉及金额170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100%,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王先元 蒲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