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尿毒症患者来说,经常需要进行规律的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而血管通路则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如果血管通路出现问题,则无法完成规律透析,面临着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死亡……
近日,广元市中医医院肾病血液科联合心内科、介入室团队,成功完成一例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长期血透导管更换术,为一位80岁高龄心脏起搏器术后、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解决了血管通路问题,为肾脏透析提供了血管通路,重建了患者的“生命通道”。
病案回顾
患者康婆婆,80岁,规律血液透析2个月,有高血压、类风湿关节炎、骨盆骨折等病史、心脏双腔起搏器置入术后,半月前透析时发现导管流量欠佳(180ml/min以下),经常不到2小时就无法继续透析导致提前下机,3天前发现长期透析导管动脉端不能引血,行胸部CT平扫提示:TCC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同时考虑导管有血栓形成,多次尿激酶溶管无效,不能继续应用该导管进行血液透析,遂住院,择日行长期透析导管置换术。肾病血液科罗显文主任组织全科医生进行讨论,提请心内科、介入室会诊,经家属同意,决定行DSA下中心静脉造影+右颈内静脉长期透析导管更换术,团队为此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原导管造影显示尖端位置过高,动脉端不畅
2月16日上午,广元市中医医院肾病科罗显文主任、唐小玲医师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与心内科张思荣主任、介入室王雄主冶医师紧密配合,寸步不离,为手术提供保障。经过默契配合,成功完成在DSA下长期导管置换术。术后第二天导管流量充分,首次血液透析血流量达到240ml/min以上,更换后的Cuff导管让康婆婆再次顺利透析。
更换成功后的长期CUff导管
术后第二天顺利透析
DSA下操作的优势是能直接定位导管位置,能很好避免导丝导管误入其他静脉及穿出血管,保证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利用球囊扩张或者支架植入解除中心静脉的狭窄,解决了隧道式导管更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相关并发症。该项手术,标志着我院在透析血管通路技术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
▲目前肾病血液科能熟练完成肾穿刺活检术、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临时长期导管的置入更换、中心静脉插管、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复杂动静脉内瘘修复与重建、自体血管内瘘、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和各类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人工肝、床旁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腹水超滤回输等)为急慢性肾功衰竭、各种药毒物中毒、蜂蜇伤、毒蛇咬伤、顽固性心衰、高钾血症、肝昏迷、重症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血液净化技术服务,为提高透析质量,延长患者生命保驾护航。(广元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