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耕种正当时。最近,宝轮镇菖溪村抢抓初春种植最佳时节,因地制宜种植玉米、大豆套种,拓宽群众的致富路。
走进菖溪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内,看见土地成片,地膜成排,工人们正驾驶着拖拉机,翻地、播种、施肥,呈现一片农时繁忙的景象。“我们现在进行玉米播种、施肥、覆膜等工作,全部采取机械化作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菖溪村一组队长登平德说道。

据了解,“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通过采用高位作物搭配低位作物间作、扩行缩株等技术,这种模式避免了农作物边行效应,破解了传统单一种植模式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能充分发挥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壤地力,在实现玉米不减产的同时,又能增收一季大豆,实现“一季双收”。
“经过前期专家现场勘察后,确定菖溪村适合“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宝轮镇立即加快粮油园区建设,专门用于种植玉米和大豆套种。”菖溪村村主任罗德刚说,目前已种植100余亩,总共计划栽种270亩,种植后每亩玉米的产量在600-800公斤,黄豆的产量300-400公斤。

菖溪村采用“2行玉米+3行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既方便联合收割机作业,也发挥了玉米的边行优势,保障了大豆的受光通风空间,使得玉米在基本不减产的情况下,一亩地增产140公斤左右的大豆,预计增收2100元以上。同时,菖溪村还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民”的模式探索发展产业新思路,带动周边几十名农民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实现就近就业,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近年来,宝轮镇立足本土资源优势,不断优化粮食种植模式,深挖提高粮食产量,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因地制宜培育优质特色种植,稳定播面、科学栽培、加强管护、提高单产,扎实抓好粮食、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确保农业稳产增产,打造‘一村一品’新格局,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丁龙凤 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