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传统节日是文化的积淀。想当初,纸张的发明让桃符换成对联,电灯的出现让灯笼只剩空壳,移动支付的盛行让红包“老干发新枝”;看现实,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在全国各地展开。在北京,老牌庙会将安排民间花会、杂技曲艺等舞台演出,彰显非遗韵味;而各地在春节期间推出的民俗展、摄影展、绘画展等,更让年味儿飘出文化味儿……春节在变动不居中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正揭示出,文化传统同样可以有新的包装、新的形式。过去的年味儿“浓”也好,现在的“淡”也罢,都是时代演进的必然。只要在坚持传统节日精神内核的同时,为其注入更加鲜活美好的新风俗,春节就会一如既往成为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我们的年味儿也会越来越浓郁。
随着时代发展,年味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以前,人们觉得年味是盼了又盼终于穿上的新衣,是窗外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是被糖果和压岁钱塞得鼓鼓囊囊的荷包。而如今,在吃穿不愁的时代,年味已从过去单纯的物质享受转变为精神层面的追求 。现代的年味体现在回家过年的脚步中,无论是抢票、坐高铁还是自驾回家,人们带着大包小包,这背后是孝道和亲情,网购无法替代这种温暖。一家人团圆就是最好的年味,这是中国特有的味道,并且新时代的年味还散落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需要我们去重新定义和感受。
传统节日的文化变迁,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面对传统文化在过去与未来中的形态转换,细心寻找那些属于自己的不变,发现那些面向未来的变,才能在时代的脚步中,重拾文化的旋律与味道。这何尝不是“反向春运”透视出的生活哲理、时代韵味?己亥新春将至,再读春节,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节日感悟生活的温暖,安顿好心灵的归属,找到前行的力量。
(作者:何冰萍 单位:遂宁市安居区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