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 > 科教
教育热点
科教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 > 科教 > 详情

科教

高县逸夫小学校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致家长的一封信》

科教发布时间:2025-07-14 08:52:47

尊敬的家长朋友:

暑期已至,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呵护您的孩子健康成长,在此,高县逸夫小学校向广大家长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加强孩子自我防护意识

教导孩子外出要向家长说明去向和同伴姓名,按时回家、不外宿,不进入KTV、酒吧、网吧、电竞酒店等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娱乐场所。不轻信他人的花言巧语,不接受陌生人给予的食物和其他物品,不逞凶斗狠,不盲目跟从。受到侵害要及时和家人联络,并第一时间报告公安机关寻求帮助。

二、加强普法宣传教育: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承担着抚养孩子的责任,更要做好教育孩子的义务。不但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需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法治观。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假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好时机,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时刻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为孩子缓解精神压力,疏导心理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避免斥责、打骂、简单粗暴地说教。家长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防止暴力、欺凌行为。教育孩子多理解宽容他人、多自我激励、多微笑;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管理好情绪,开心过好每一天。

四、防范拐骗犯罪:

请家长朋友们提醒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防止不法分子在食物中掺杂麻醉成分。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即使对方声称认识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家人,也不可跟其离开,避免单独与陌生人接触。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孩子独自在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有条件的可以给家里安装监控,时刻关注家庭变化。出门要告知父母,和小伙伴出去玩,不要跑远,不要落单,同时要事先告诉父母。要牢记父母信息,小孩子要牢记自己父母的名字、电话号码和自己的家庭住址,一旦与父母发生走失,可以凭借这些信息第一时间获得帮助。不要给陌生人带路,如果有陌生人请小孩子帮忙或者带路,只可在原地指路,或者让他向其他成年人寻求帮助。

五、防范性侵犯罪:

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违法犯罪发生,请家长或监护人在加强家庭教育保护的同时,同子女一起学习防性侵知识,教育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性侵害的危害和如何预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时刻注意孩子身体、心理变化,时刻掌握孩子交友交际范围,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保存证据,报告公安机关。

六、防范网络犯罪:

假期里家长要教育孩子合理利用网络,绿色文明上网,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相关规定,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预防和干预,做好权限管理、消费管理义务;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上网;在家上网要适当控制时间,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浏览和传播反动或有害的信息,不通过网络接触不明身份的人并私下交往,不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在网上宣传淫秽、色情、迷信、暴力的内容。

七、防范交通安全事故:

夏季天气炎热,夜间娱乐聚餐活动明显增多,驾驶人睡眠减少,暑假外出旅游活动增加,也是各类交通、意外伤害事故高发期。请家长们不要酒后驾车,督促孩子在暑假期间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黑车”和超载的车船,不得无证驾驶;不闯红灯、不逆行、不在公路、不在铁路上玩耍、严禁翻越防护栏、横穿马路到对面人行道;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和共享单车,不坐副驾驶座位,未满16周岁不驾驶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未满18周岁不得骑摩托车或电动车,骑行电动车、摩托车要佩戴安全头盔。

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教育孩子加强保密意识,防止个人及家庭信息外泄。严禁网络赌博、远离网贷,不参与违法经营活动。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接到“中奖”“电话欠费”“涉嫌违法犯罪”等内容的电话、手机短信时,不要相信,不要理睬,不要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存款、银行卡信息,更不能向对方汇款、转账。

九、防范“两卡”违法犯罪:

犯罪分子利用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模糊、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等弱点,打着介绍兼职、快速赚钱的幌子,诱导未成年人办理、租借手机卡、银行卡(简称“两卡”)提供给境外犯罪分子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工具人”和“帮凶”,自毁前程。家长要加强对孩子宣传反诈知识教育,注册国家反诈app,教育孩子在面对犯罪分子提出租借、收购手机卡、银行卡和支付账号等要求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为“蝇头小利”而以身试法!发现身边有参与诈骗行为活动,要及时拨打反诈专号96110进行举报。

十、防范盗抢犯罪:

请家长朋友们提醒孩子,每个人、每个家庭挣钱能力不一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加财物保护意识,只要通过合法途径,不违反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取得财物。同时,也不能因为别人比我们挣得多,就因此产生仇富心理,更不能通过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的方式获取财物。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保护每一个孩子安全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请各位家长理解并配合做好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来源:高县逸夫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