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育并举导向的乡村小学生智育提升策略研究”课题启动以来,江安县留耕镇中心小学校周坝校区以课程融合为根基、活动赋能为载体、评价创新为抓手,持续探索乡村智育提升新路径。2025年春期期末质量揭晓,与半期监测数据对比,全校各年级、各学科呈现“整体进位、亮点突出、能力进阶”的良好态势,生动印证了五育融合对智育发展的深层推动作用。
一、数据透视:从“半期波动”到“期末突破”的成长跨越
对比半期与期末两份质量分析表,无论是分数提升、全县名次进位,还是学生质量分段优化,均展现出五育并举的显著成效,尤其在“分数提升”与“能力进阶”的双重维度实现突破:
(一)学科质量:从“局部向好”到“全面进位”
数学学科:三年级邹治容老师所带班级表现尤为亮眼。半期时,该班数学质量79.7分(较上期期末87.2 分下降7.5分),但期末直接攀升至91.2 分,不仅远超县平均 80.8分,更斩获全县17个班级中的第1名;六年级林浩老师的数学班,半期 85.9分(较上期期末93.1分下降7.2分),期末以89分跻身全县22个班级第3名,实践应用题得分率较半期提升32%,印证了 “校园土地测量”“生活中的数学” 等劳动融合课程的实效。
语文学科:五年级吴洁老师的班级实现 “逆袭”,半期语文80.1分(较上期期末80.9分微降0.8分),期末以83.1分超越县平均75.7分,跃居全县21个班级第 1 名,其中 “分析概括题” 得分率较半期提升25%,这与每日“德育故事诵读”“科学小品解读” 的晨读活动深度关联;一年级陈德秀老师的语文班,期末平均分89.8分,A 段生6人、B 段生10人,未及格人数清零,较半期(90分以上4人、不及格1人)实现“优等生扩容、后进生清零”。
薄弱学科“逆袭”:四年级张群老师的英语班,半期质量17.2 分(较上期期末25.6分下降8.4 分),期末以71分远超县平均 59.5分,位列全县18个班级第3名,不及格人数从半期20人降至期末0人 —— 这得益于 “英语农耕诗歌诵读”“双语才艺展示” 等美育融合活动,让英语学习从“机械记忆”转向“情境应用”。
(二)分段优化:从“两极分化”到“整体向上”
期末各年级“A段生扩容、不及格缩减”的趋势明显:三年级语文班,期末A段生7人、C段生29人,不及格仅2人,较半期(A段生5人、不及格7人)实现“优等生翻倍、后进生减半”;五年级科学班(左介华老师),期末A段生11人、C段生31人,不及格3人,较半期(90分以上0人、不及格3人)完成“A 段生从无到有”的突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邹治容老师)更是创下“高分奇迹”,期末平均分90.3分,A段生29人、全班35人无不及格,较半期(22.7分、不及格3人)实现“从及格线徘徊到全县第1”的跨越。
二、五育赋能:从“单一教学”到“融合育人”的路径创新
期末质量的提升,并非单纯的“应试强化”,而是五育深度融合下“智育能力全面进阶”的必然结果。学校以三大路径构建“五育融智”生态,让智育突破“刷题局限”:
(一)课程融合:让知识“扎根生活”
语文+德育:将《论语》《弟子规》融入经典诵读,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读“孝悌”“诚信”,五年级学生在语文作文中“结合劳动实践写感恩故事”的比例较半期提升 40%;
数学+劳动:开展“校园小菜园测量与规划”活动,学生用卷尺测量土地、用分数计算种植面积,三年级数学“实践应用题”得分率较半期提升 38%;
科学+美育:通过“植物生长记录”活动,学生既用科学方法观察叶片形态,又用绘画记录生长过程,六年级科学“实验探究题”平均分86分(全县第1),较半期提升22分。
(二)活动赋能:让能力“在实践中生长”
“五育小课堂”每周常态化开展,成为智育提升的“助推器”:书法比赛中,学生用数学比例设计字体结构;科学实验展演中,用语文撰写实验报告;农耕文化体验中,用英语标注农作物名称——这些跨界活动让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如四年级学生在“校园节水系统设计”项目中,既需用数学建模计算用水量,又需用科学原理设计过滤装置,还需用美术绘制设计图,期末数学“综合应用题”得分率较半期提升 30%。
(三)评价创新:让成长“告别唯分数”
学校打破“唯分数论”,建立“智育 + 四育”综合评价体系:将“阅读打卡次数”“劳动实践时长”“艺术创作数量”纳入学生成长档案,与学科质量共同作为评价依据。如一年级学生若能完成 “每周 3 次劳动实践 + 5 次经典诵读”,即可获得“智育星”奖励,这种评价方式让后进生更有动力参与学习,期末一年级数学(徐晓琴老师)平均分 93.2 分,B 段生17人,较半期(B段生2人)实现“中等生大幅扩容”。
三、展望未来:让五育融合“更精准、更深入”
期末质量的突破,是五育并举的阶段性成果,更是持续深耕的新起点。下一步,江安县留耕镇中心小学校周坝校区将聚焦“更精准的融合、更个性的培育”:
深化师资赋能:开展“五育融合教学设计工作坊”,邀请专家指导教师挖掘“学科融合点”,避免“形式化关联”;
打造校本课程:开发“五育闯关”系列课程,设计“家乡文化调研”“校园生态观察” 等跨学科项目,让智育提升更贴合乡村学生生活;
建立个性档案:为每位学生绘制“五育智育成长曲线”,精准分析不同活动对质量的影响,实现“一生一策略”。
从半期的“波动探索”到期末的“全面突破”,江安县留耕镇中心小学校周坝校区用质量证明:乡村智育的提升,无需“刷题内卷”,只需让五育深度融合,让知识与生活相连、能力与实践相伴。未来,留耕镇中心小学校周坝校区将继续以“五育并举”为笔,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书写“全面育人”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有知识、有能力、有素养”的新时代少年。(林浩 来源:江安县留耕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