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如约而至,围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遂宁市安居区三家幼儿园携手开展系列活动,将普通话学习融入幼儿生活,让标准语言成为传递爱与文化的桥梁。
一、趣味科普:带孩子读懂“普通话”
活动中,幼儿园通过动画短片、互动问答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科普普通话基础知识。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还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就像大家都能听懂的“通用密码”。
同时,老师们也向家长和孩子讲述了普通话的发展故事:它的源头能追溯到元朝的《中原音韵》,以当时的大都(北京)话为基础;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北京话正式成为标准官话;1909年清政府将北平语言命名为“国语”;民国时期,从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国音注音字母,到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国音常用字汇》,普通话的标准逐步清晰,才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通用语言。
二、为何从幼儿园开始?三个维度讲清楚
“为什么要让小朋友学说普通话?”活动现场,老师从政策、社会、幼儿成长三个方面,向家长们耐心解读。
- 政策有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幼儿园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幼儿园应当使用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为主的幼儿园可使用本民族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是幼儿园依法办学的重要内容。
- 社会有需要:幼儿园是语言教育的“第一课堂”,做好普通话推广,能带动家庭和社会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不仅能提升师幼的综合素质,也能让幼儿园的教育形象更鲜明。
- 孩子有必要:3-4岁是孩子发音器官定型的关键期,这时候学普通话,能帮他们掌握标准发音,就像小树苗在合适的时间扎根,以后才能长得更直。而且年龄越小,语言学习效果越好,从幼儿园开始学普通话,能为孩子未来的沟通表达打下好基础。
三、家园齐行动:三大倡议落地推普
为让普通话真正融入日常,三家幼儿园共同向全园家庭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一起行动:
1. 家庭里当“传递员”:家长每天用普通话给孩子讲故事、聊幼儿园的开心事,让亲子对话都用“通用语”,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习惯说普通话。
2. 幼儿园里做“实践者”:老师会在上课、做游戏时,引导孩子大胆用普通话表达;也鼓励小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用普通话分享玩具、说说自己的想法。
3. 生活中当“小使者”:带孩子出门时,鼓励他们用普通话跟叔叔阿姨问好、说出自己的需求,让说好普通话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童声虽小,却能传递标准语言的力量;语言虽轻,却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纽带。此次三家幼儿园的推普周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更凝聚了家园共育的力量。未来,幼儿园将继续把普通话推广融入日常教育,陪伴孩子们在标准、流畅的语言环境中快乐成长,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撰稿人:牟有琳 来源: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