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宾市南溪区福临小学校六年级3班上了一堂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思政大课,它像一束温暖而有力的光,穿透时间的薄雾,照亮了我心中沉睡的角落。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屏幕上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如同重锤,一下下敲打着我稚嫩的心房。那一刻,那些为国为民的故事,悄无声息地流进了我的血脉,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让中国人挺直脊梁的“伟大抗战精神”。
这堂课没有枯燥的说教,却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赵一曼阿姨写给儿子的家书。当老师缓缓念出:“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原来,有些妈妈为了更多孩子能有安稳的家,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孩子,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她的字里行间,没有丝毫的抱怨,只有对儿子的深深牵挂和对国家的无限忠诚。这,大概就是“勇敢”最动人的诠释吧。
接下来映入眼帘的,是“新安旅行团”那群小少年的故事,他们和我们一般大的年纪,却肩负起超越同龄人的重任。他们勇敢地背着书包离开家乡,走了二万多里路,用唱歌、演戏的方式宣传抗日。他们不怕路途遥远,也不怕敌人的威胁,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把抗日的道理告诉更多人”。和他们相比,我平时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真是太不应该了。原来,“爱国”从来都不是大人的专利,我们小孩子也能用自己的方式,为身边的人和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然而,最让我胸口发紧、难以呼吸的,是那张震撼人心的老照片: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孤零零地坐在一片焦黑的废墟旁,周围是倒下的房屋和无声的人们。他瑟缩在触目惊心的尸堆旁,小脸上挂满泪痕,那双无助又惊恐的大眼睛里只剩下茫然和深不见底的悲伤。老师说,那时候有很多孩子都像他一样,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家园。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明白,我们现在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能安心地玩耍,这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如果他们能看到现在的中国,看到我们幸福的样子,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吧。
这堂思政课结束后,我一动不动地坐了许久,教室里只剩下一片沉默。胸前的红领巾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有分量,它仿佛还带着硝烟散去后的温热。它的红色,是赵一曼阿姨那样的英雄用鲜血染成的;它的意义,是新安旅行团那样的少年用坚持守护的。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浪费粮食,因为我想起了抗战时大家吃不饱的日子;我会更加认真地学习,因为我想成为有用的人,保护我们的国家;我也会和同学好好相处,因为我知道,团结就是对抗困难最有力的武器。
思政课堂上的时光流走了,但那些被泪水打湿、又经热血淬炼的感人故事,却如同最深刻的印记,牢牢地、深深地刻进了我的心灵深处,变成了矗立在我精神世界的基石。我知道:“做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并不仅仅只是一句激动人心的、回荡在耳畔的口号!它意味着,我们要用心去倾听历史的回响,牢牢记住前辈们是如何在黑暗中用血肉之躯点燃希望,用生命为我们开创了今天!(代诗棋 来源:宜宾市南溪区福临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