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 > 科教
教育热点
科教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 > 科教 > 详情

科教

融生素养 启智新程——宜宾市南溪区长江学校第四届“融生启智”课堂教学展示暨新教师见面课活动圆满结束

科教发布时间:2025-10-26 23:13:39

为提升长江学校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学方法创新,10月20日至22日,宜宾市南溪区长江学校第四届“融生启智”课堂教学展示暨2025年秋期新教师见面课活动如期举行。9位新进教师先后登台授课,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四门学科,为全校师生奉献了一场融合“五育”、贯通“AI”与“小组合作”的课堂盛宴。

本次活动以优质示范课为核心形式,严格锚定南溪区长江学校“融生启智”教学模式,授课教师深研2022版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中完整呈现“学、交、展、启、馈”五环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小组合作学习,并融入AI教学实践,致力于打造高效、智慧的现代化课堂。同时,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评”一致的教学方案与学生学习单。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意识。课堂上,教师们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积极性,契合评价标准中对“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的双重要求。

罗梅老师执教《zh ch sh r》,设置拼音王国的森林学堂为情景。在教学翘舌音时,引导学生与“拼音国王”AI对话,还将口腔模型带进教室,指导学生准确发音。


刘洪平老师执教《j q x》,这节课像一场拼音王国大冒险!孩子们化身“拼音小侦探”,在“戳气球”游戏中破解j、q、x与ü的魔法规则;看图识词时,又变身“造句小达人”,用“搭积木”方式拼出创意句子;最后在儿歌里与小鸡嬉戏,将拼音玩成了快乐的游戏!

梁宏艳老师同样执教《j q x》,在区分p和q的环节,借助形象化手段辅助教学,贴合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帮助学生轻松地区分易混淆的声母p和q。学习j、q、x与ü相拼时,用“小ü见到j、q、x,脱掉帽子行个礼,去掉两点还读ü”的拟人化说法,生动解释了ü与j、q、x相拼时两点省略的规则,降低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度。同时,借助AI人工智能对话,让孩子了解到ü与j、q、x 相拼时“摘帽”是为了让书写更简便,加深了特殊规则的印象。

林东老师执教的《认识减法》贴合低年级教学需求,以“猴子吃桃子”等生活情境导入,结合小棒摆放等动手操作,降低学生对减法概念的理解难度。知识从“求剩余”到“比多少”再到故事创编,梯度清晰、逻辑完整。


聂双老师执教的《认识加法》,整节课的教学紧扣2022版数学课标要求,以“小鸟飞来”“小鸡分群”为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合并”本质,掌握6-9的加法计算。同时还引入“大括号”,通过对比与摆小棒的实操让学生明晰其表总数的含义,初步感知加法规律。学生通过同桌合作积极参与,课后编生活故事联结数学与生活,有效培养数感与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筑牢基础。

罗正平老师执教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以“红嘴鸥守护小队”为情境主线,先通过“精准投喂”任务,引导学生列出400×30算式,经小组讨论探究口算方法并深化算理,融入思政教育;再借“物资筹备”任务,让学生估算采购手套费用,引出“估算”和“单价×数量=总价”模型;最后总结升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守护行动中的实用价值。

张亭老师执教的《千以内的数》,以“千以内数的认识”为核心,将知识融入趣味闯关游戏,亮点突出且贴合小学低年级教学需求。知识与游戏深度融合,突破教学重难点,沉浸式情境贯穿全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细节设计兼顾教学性与趣味性,落地性强。

音乐课上,罗丽老师执教《两只小象》的编创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化了音乐理解的过程。通过在律动中创编动作,学生切身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与友好情感,极大地锻炼了身体协调性,并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舞台的机会,不仅可以培养自信心与表现力,内化技能的高效途径,还能让学生在应用中自然突破教学重难点。

英语课堂,李玲老师执教《What is the weather like?》时,用“天气预报员”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手持自制天气卡片(太阳、雨滴等)模拟播报,将枯燥问句转化为互动游戏。她还采用多感联动,播放不同天气音效(雷声、风声),让学生闭眼听声说句子,再结合简笔画快速记录天气,调动听、说、画能力。再即时应用:连接实时天气,让学生用“What is the weather like?”询问当天情况,瞬间把课本知识和生活绑定,记忆更深刻。

课后,南溪区长江学校教科室组织本学科教师开展集体评课议课。参与点评的老师们既点赞授课教师的优点,又剖析课堂的不足与改进,真诚交流、言语恳切,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


此次活动不仅为新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平台,也推动了全校教学方法创新与高效课堂建设。后续,长江学校将持续深化“融生启智”教学模式的实践,打造各年级学科组的精品课,以教研促教师成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来源:宜宾市南溪区长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