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信息中心
网观
民生健康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 详情

网观

寻味安居暖心街头小摊

网观发布时间:2025-11-02 16:16:01

农历九月后的安居,风里带着一丝深秋的凉意,街头的香气先暖了起来——零食铺腾出门面炒板栗,铁桶烤炉里的鲜红薯裹着棉被保着温,亮晶晶的糖葫芦串放在展架上。这些“秋冬暖心三件套”的背后,是一群把小摊子当成“事业”的街头主理人,他们用双手把寻常日子,焐得又香又甜。


糖炒板栗

主理人的“小摊”

藏着烟火气的巧思


街角的零食铺悄然生变,老板化身“美食家”,开辟出新“食”界:主店旁隔出一方小天地,支起板栗炉,刚出炉的板栗香气四溢。




也有人选择灵活经营,张哥今年返乡安居,每日备好30来斤新鲜板栗,下午准时在街头出摊。他炒得很细——每颗板栗都要亲自划十字,“这样炒的时候能裂口,剥着不粘壳”,他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捏着小剪刀,剪得又快又准。


若是有人路过点单,他更是游刃有余:刚出锅的糖炒栗子,热气腾腾,用牛皮纸袋一装,立马上称。“刚炒的板栗配着奶茶,暖心又暖胃!”吆喝声里满是活力。

烤红薯


8年小摊

守着老客的“专属甜”


老城区菜市场旁的巷口,吴孃孃的烤红薯摊,是不少人记忆中的8年老味道。铁桶烤炉就摆在巷口,里面码着刚洗干净的鲜红薯,炭火烘得桶壁发烫,上面盖着旧棉被留住热气,掀开棉被,蜜薯的焦香混着炭火味就钻了出来——从最开始一斤7块,到现在一斤10块,吴孃孃的摊没挪过地方。“每天三十多斤,多了烤不透,少了老客来晚了吃不上”。


巷口后来多了好几个烤红薯摊,可老客还是认吴孃孃的——有人买红薯时会唠两句“今天孙子放学早,特意来买个甜的”“上次你给的那个流油的,孩子爱吃得很”。吴嬢嬢总笑着应:“我的红薯不挑大的,就挑甜的,老客吃的就是这个味儿。”


糖葫芦

街头巷尾

把“甜蜜”做进糖衣里



安居的小巷里,糖葫芦的甜香总能勾住行人的脚步。步行街头周大哥的夫妻档前,暖光映着展架上两排诱人的糖葫芦——小串的山药豆适合孩童,传统大串山楂是成年人的心头好,还有近年来兴起的花式糖葫芦也深受热捧。周大哥专注地给新鲜山楂去核穿串,熬糖时紧盯锅子,“糖熬老了发苦,嫩了粘牙”。老板娘笑着提醒顾客“慢点吃,别沾到衣服”。



不远处巷尾,另一家糖葫芦摊在下午准时出现。展架虽小,却将糖葫芦码放得井然有序,暖光下晶莹的糖衣晃得人挪不开眼。小伙子守着沸腾的新糖浆,现熬现穿:“放久了不脆,只能做一点卖一点。”

两个小摊都将“甜蜜”二字,深深融进了那层晶莹的糖霜里。


这些街头主理人,没有花哨的招牌,也没有网红的噱头,他们只是把小摊子当成自己的“小天地”。

这个冬天,不妨多绕两步路,去街头的小摊子前停一停,买份热乎的吃食,听着摊主唠两句家常,你会发现:安居秋冬的暖,就藏在这些小摊子的香气里,藏在主理人的笑脸里,藏在每一口热乎的甜里。

(邓学兵/唐蕴仪/李珊珊 来源:安逸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