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居中学 8 人教师团队赴成都石室中学,参与了主题为“数智驱动・课堂重构・作业设计”的教改研讨会。本次活动紧扣“AI 赋能发展性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索”核心方向,以观摩课堂、专家讲座、专题研讨为三大主要环节,有序推进各项研讨内容。

观摩课堂


观摩现场,安居中学教师团队聚焦石室中学数智课堂实景,细致观察 AI 技术在教学互动、学情分析中的落地应用。从教学设计的逻辑重构到作业分层的精准实施,老师们认真记录每一处创新亮点,深入体悟 “数智驱动” 如何让课堂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后续本校课堂改革与作业优化积累了鲜活经验。
专家讲座


专家讲座环节,聚焦 “AI 赋能发展性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索” 核心,业内专家结合前沿案例,深入浅出解析了 AI 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方法。安居中学教师团队专心聆听、细致记录,围绕 AI 在学情诊断、教学优化、发展性评价中的应用等关键问题认真思考,在干货满满的分享中拓宽了教改思路,为后续教学实践积累了宝贵理论指引。
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环节,紧扣 “AI 赋能发展性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索” 核心,各校教师围绕 AI 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创新、作业设计优化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安居中学教师主动分享本校实践经验,积极探讨 AI 应用中的难点困惑,在思想碰撞中凝聚教改共识,进一步明晰了数智驱动下课堂与作业改革的实践路径。
心得感想

在听取了成都七中赵敏校长关于《智能时代的教师与转型路径》的讲座后,我深受启发。她认识到,未来教师亟须具备跨学科素养、AI应用能力、教育判断力以及数据整合能力,以推动教育生态的积极转型。通过融入人工智能,构建教育智能共同体,不仅能让技术为教学赋能,也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技术的育人价值,实现技术与教育的双向滋养。——语文

上午的听课环节让我深刻体会到,课堂应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参与知识的猜想、验证与归纳,并在人工智能辅助下将抽象知识直观化。下午的学习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领域注入的鲜活生命力。我将持续学习,借助科技赋能教学,践行终身学习成长。——数学

参加了石室中学的教研活动后,我对教学有了进一步认知。物理学科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重点;全面进行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教法研究活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物理

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在石室中学学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时,AI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易懂。通过动态展示分子结构和虚拟实验对比反应差异,原本难懂的结构与反应过程变得清晰可视。课后AI还推送针对性练习,有效巩固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扎实了学习内容,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的兴趣。——化学

本次“AI赋能发展性课堂建设”培训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明确方向,使课堂更加高效。AI不仅破解了生物教学的核心难点,让微观知识“具象化”,还拓展了实验教学的边界,实现“安全化+高效化”。同时,AI助力打造个性化复习路径,推动备考“精准化”,并促进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向教学引导者“升级化”转型,真正以科技赋能教育进化。——生物

在课堂重构与作业设计两大核心板块的探索中,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领域注入的鲜活生命力。这场以数智化为核心的教育革新,不仅重塑了课堂的形态与逻辑,更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晰了方向。我相信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中,我们能构建出更具活力、更显个性的教育生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中绽放光彩。——政治

本次“AI赋能发展性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索”研讨会令我受益颇多。AI让历史教学更加丰富:或模拟历史人物讲述过往,让抽象精神变得鲜活可感;或生成动态史料图表,将复杂时空脉络直观呈现。但核心仍需坚守:AI是史料筛选器与认知助手,需以史实为基、素养为纲。我将加快把AI融入教学,让技术精准服务教学,真正助力历史育人。——历史

深入探索地理AI与发展性课堂的融合实践后,我深刻认识到AI不仅是教学工具的革新,更是推动课堂向“以生为本”转型的核心动力。它让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与发展性特质得到充分释放,为课堂建设注入了全新活力。——地理(邓学兵 来源:安居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