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宜宾三江新区顺南学校小学语文组开展了一次深度教研活动。活动聚焦“情系语文课堂,爱自童心成长”的主题,通过集体备课与公开示范课相结合的形式,探索低年级语文教学模式,充分展现了情感教育浸润课堂的独特魅力。
精研深耕 备课先行促融合
精彩的课堂,源于团队的深耕。活动伊始,三江新区顺南学校小学语文组的教师们便齐聚一堂,通过集体备课为示范课精准导航。此次备课超越了常规的教法交流,直指核心素养的扎实落地。为了摒弃“逐句讲解+背诵”的传统模式,老师们以情感主线贯穿始终,精心设计了“情境创设-感官体验-情感表达”的三步教学法,引领学生在沉浸中感悟,在体验中共鸣。
面对拼音“抽象难记”的挑战,备课组另辟蹊径,将“降低难度、激发兴趣”作为关键目标,把枯燥的拼音课变身好玩的“游戏闯关”。学生们在充满趣味的竞争与合作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发音与书写,有效消除了对机械练习的抵触,让学习真正成为一场愉悦的探索。

课堂生花 浸润心灵
本次示范课由三江新区顺南学校一年级罗学奎、曾昌涛、李玲三位教师共同执教,聚焦于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受语文魅力,夯实语言基础。
情境导入:唤醒情感共鸣
课堂伊始,三江新区顺南学校教师播放动画短片《四季的颜色》,生动呈现“春花开、夏蝉鸣、秋叶落、冬雪飘”的优美画面,配以轻快音乐,营造出浓厚的季节氛围。罗学奎老师适时提问:“孩子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畅所欲言。学生踊跃回应:“春天和妈妈去公园看花”“冬天和小伙伴堆雪人”……从真实体验出发,迅速拉近了与课文的情感距离。


感官互动:深化情感体验
课堂设计了“四季小剧场”活动,教师准备了桃花瓣(春)、小扇子(夏)、银杏叶(秋)、棉花(冬)等实物道具,引导学生分组触摸、观察与模拟。如“春天组”手持花瓣模仿花开,“冬天组”轻捧棉花感受雪花柔软。学生通过多感官参与,将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共鸣。
创意表达:释放情感个性
课后布置“我的四季小手账”任务,鼓励学生运用绘画、贴纸、文字或拼音记录眼中的四季。有的画下“夏天和爸爸吃西瓜”,有的用银杏叶拼贴“秋天的树”。孩子们主动观察校园季节变化,学习兴趣显著提高。

故事铺垫:建立情感连接
李玲老师创设“拼音王国探险”情境:“拼音宝宝迷路了,需要大家帮忙找到它们,愿意吗?”以“帮助他人”为情感驱动,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孩子们纷纷举手响应,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游戏闯关:强化情感体验
课堂设置三关游戏,将拼音学习融入趣味互动:
① 发音关——“声音模仿秀”:教师出示配图拼音卡片(如“小朋友叫‘妈妈’——a o”),学生模仿发音,读对即可获得“发音小能手”贴纸,轻松区分易混读音。
② 拼读关——“词语寻宝”:教室各处贴有拼音词语卡片(如“书包、高楼、皮球”),学生分组寻宝并拼读,在合作中巩固知识,培养团队意识,课堂气氛热烈。
③书写关——“拼音小画家”:曾昌涛老师示范拼音书写,辅以记忆儿歌。学生练习书写并为拼音添画装饰(如为“ao”画奥运五环),将书写转化为创意表达,激发浓厚兴趣。

研讨升华,评课议课凝共识
课后,三江新区顺南学校小学语文组及时组织了评课研讨,老师们各抒己见。

学生层面:通过情感化、游戏化的教学设计。课后调查显示,92%的学生表示“喜欢上语文课”,85%的学生能主动向家长分享课堂所学知识,《ao ou iu》、《汉语拼音》的发音、书写正确率分别提升,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
教师层面:一年级语文教师掌握了“低年级情感教学”的核心方法,能熟练运用“情境创设、游戏互动、生活连接”等策略设计课堂。
教研意义
对学生: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共情能力与人文素养。
对教师:推动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的实践设计与实施能力。
对教学改革:为情感教育与学科融合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案例,助力小学语文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型,拓宽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将情感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既是落实课标要求的必然之举,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次教研活动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持续探索情感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为语文课堂注入鲜活的情感生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情感成长的沃土,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贡献力量!(李娟 来源:宜宾三江新区顺南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