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信息中心
网观
民生健康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 详情

网观

安居一小:聚焦角色跃迁,赋能健康课堂

网观发布时间:2025-11-10 11:06:42

为深入贯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推动课堂教学深度转型,10月27日,遂宁市安居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三年级《体育与健康》新教材培训会在安居一小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由胡世平名师工作室成员蒋电波老师担任主讲,以“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健康角色跃迁”为核心主题,聚焦新教材解读与实践路径探索。培训紧扣学科核心素养,系统解析教材理念与教学策略,为全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了专业提升的清晰路径与实用方法,实现了精准赋能的目标。

培训导向:以“角色跃迁”破解课改核心难题
面对新课标“健康第一”的目标优化,一线教师在健康知识教学中面临着“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现实困惑。本次培训直指这一核心痛点,将推动体育教师的“角色跃迁”作为破解难题的关键。


胡世平名师工作室成员蒋电波老师在讲座中明确指出:“本次课改不仅仅是增加几个健康知识点,它要求我们重新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培训旨在引导大家从传统的‘运动技能传授者’,成功转型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全面促进者’与‘守护者’。”

内容深化:系统构建“四维角色”能力框架

为使“角色跃迁”理论落地,培训系统梳理并构建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四维角色”框架:

维度一:从“教练员”到“健康导师”。培训通过对比教学案例,阐释如何将课堂从单纯的技术练习,升级为传递科学运动理念、教授健康自我监控方法的生命教育课。

维度二:从“评价者”到“健康促进者”。会上重点讲解了如何做到学、练、赛、评一体化实施,将评价焦点从运动成绩转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维度三:从“课堂主导者”到“健康环境营造者”。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将健康教育延伸至课间十分钟、校园文化墙及家庭体育作业中,达到懂、会、用的闭环,实现“小课堂”到“大环境”的赋能。

维度四:成为“健康行为引导者”与“跨学科联结者”。优秀课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应急救护等主题有机融入体育教学。同时,通过引入与心理教师、校医协同备课的实践案例,培训进一步阐释了构建“校园健康共同体”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为跨学科协作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行动框架。
方法更新“懂-会-用”教学闭环引领课堂变革

理论引领方向,实践方见真章。本次培训的一大亮点是对 “懂-会-用”教学闭环的深度解析与实操演练。


蒋电波老师以二年级新教材课例《处理皮肤小外伤》为范本,进行了现场说课与教学设计展示:

“懂”的层面:通过“伤口大揭秘”活动,让学生认识损伤类型。

“会”的层面:创设“急救大闯关”情境,让学生亲手操作消毒、包扎。

“用”的层面:布置“家庭健康演练”作业,鼓励学生将技能应用于真实生活。

一位参训教师深有感触地表示:“这套方法论,精准地破解了‘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教学难题。它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如同一份将课程理念落地为课堂实践的‘施工蓝图’。”
现场反馈:教师反响强烈,共识已然形成


培训现场学习氛围浓厚,互动环节讨论热烈。与会教师普遍认为,此次培训内容系统、案例鲜活,极具指导性与操作性。

观念得以刷新:“培训让我意识到,体育教师的舞台远不止操场。我们是健康第一理念最前沿的践行者,责任重大。”

路径得以明晰:“‘多重角色’和‘懂-会-用’闭环,让我明确了今后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蒋电波 来源:安居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