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
您好!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的生活愈发便捷,但各类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尤其是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给我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为切实提高您和孩子的防范意识,高县逸夫小学校特向您发出这封防电信诈骗的信件,希望您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筑牢防骗防线。
一、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精心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进行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这类诈骗往往借助高科技手段,隐蔽性强,骗子能在短时间内将虚假信息大量传播,波及范围广泛,让众多人防不胜防。例如,骗子可能冒充公检法人员,通过电话告知您涉嫌违法犯罪,需要将资金转移到所谓“安全账户”来配合调查,以此骗取钱财。
二、什么是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是电信诈骗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依托互联网展开。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他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包括:搭建虚假购物网站,以超低价格吸引消费者付款后却不发货;利用社交软件冒充熟人,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设立虚假投资平台,承诺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随后卷款跑路等。
三、四个“不”
1.不透露:时刻牢记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向陌生的电话、短信、网络平台上的任何人透露个人身份信息、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银行账户信息、身份证号码、验证码等重要内容。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他们实施诈骗的工具。
2.不轻信:对于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以及网络消息,尤其是涉及钱财、中奖、提供“特殊服务”等内容,切不可轻易相信。要知道,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遇到此类“好事”,务必保持冷静,多思考其真实性。比如,接到自称是某知名电商平台客服称您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要给您退款,要求添加QQ或微信进行操作,这很可能就是诈骗。
3.不转账:在没有充分核实对方真实身份和事情真实性之前,坚决不要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无论对方编造何种紧急、诱人的理由,如孩子突发疾病、参与投资马上就能获得巨额回报等,都要先冷静核实情况,避免盲目转账造成财产损失。
4.不点击:切勿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这些链接背后可能隐藏着恶意软件、病毒,一旦点击,您的手机或电脑可能会被植入病毒,导致个人信息被盗取,或者直接被引导至虚假的支付页面,进而被骗取钱财。像一些通过短信发送的看似银行或电商平台的链接,实际上可能是骗子精心设计的钓鱼链接。
四、六个“一律”
1.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如果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谈及您的银行卡,如要求您提供密码、验证码,或让您进行转账到指定账户等操作,不管对方自称是谁,都要立刻挂断电话。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电话向客户索要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当接到通知您中奖的电话或短信时,不要被喜悦冲昏头脑,应一律挂掉。正规的中奖信息不会要求您先缴纳手续费、税费等才能领取奖品,这是典型的诈骗手段。
3.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公检法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要求您转账汇款至所谓“安全账户”来配合调查,领导干部也不会以私人名义通过电话、网络要求您转账。一旦接到此类电话,要坚决挂断,避免上当受骗。
4.所有短信,让你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不管短信内容声称是银行账户升级、领取优惠券还是其他看似诱人的理由,只要包含链接,都不要点击,直接删除短信。这些链接很可能是钓鱼链接,会窃取您的个人信息。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在微信中,对于陌生好友发来的链接,切勿轻易点击。微信已成为诈骗分子常用的作案平台之一,很多诈骗信息通过链接传播,稍不留意就会中招。
6.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请记住,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任何要求您将资金转入指定“安全账户”的说法,都是骗子的诈骗手段,千万不要相信。
五、十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说你违法犯罪要求你转账到“安全账户”,自证清白的,都是诈骗。
2.凡是 “约炮”、兼职、试岗等,让你做任务还有返利,投入大额资金后却不断出错不能提现要补单的部是诈骗。
3.凡是线下从没见过面的导师、专家、军人、网恋对象,带你投资挣钱的,都是诈骗。
4.凡是网贷平台说你银行卡号输错,要求交解冻费、保证金或者刷流水的,都是诈骗。
5.凡是让你取现金,或者买黄金,上门来取或者要求你通过网约车送到指定地点的,都是诈骗。
6.凡是客服说你开通了平台会员、直播权限,或者百万保障,每个月需要扣钱,帮你取消的都是诈骗。
7.凡是消防、武警、老师等,电话联系采购、订餐,要你垫付资金代购其他昂贵商品的都是诈骗。
8.凡是航空公司客服说飞机延误,给你办理退费或者改签,引导开启共享屏幕或者索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9.凡是短信、快递通知你培训费、投资款可以退费,但是需要购买基金或者做任务的都是诈骗。
10.凡是短信、邮件、快递通知你领取扶贫款,把钱打到你银行卡,让你帮忙取出来“验资”的,都是诈骗。
六、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1.加强学习:家长和孩子要主动学习防电信诈骗知识,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可以通过观看公安机关发布的反诈宣传视频、阅读反诈宣传资料、关注反诈公众号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比如,定期和孩子一起观看“国家反诈中心”发布的典型案例视频,共同讨论案例中的诈骗手法和应对措施。
2.谨慎使用网络:教育孩子合理使用网络,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随意加入陌生群聊,不浏览不良网站。在进行网络购物、社交、娱乐等活动时,要选择正规平台,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例如,提醒孩子在注册账号时,仔细阅读隐私政策,不随意授权过多个人信息。
3.设置支付限制:家长要管理好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权限,设置支付密码、指纹支付或面部识别支付等,避免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支付操作。同时,对孩子的支付额度进行限制,防止大额资金损失。比如,可以在支付软件中设置每日支付限额和单次支付限额。
4.关注孩子动态: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和思想动态。了解孩子是否在网上遇到可疑情况,如接到陌生电话、收到奇怪信息、参与网络兼职等,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果发现孩子情绪异常或有大额资金支出,要及时询问原因。
5.及时报警求助:如果发现自己或孩子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不要惊慌失措,要立即停止操作,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通话记录等,并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向警方详细描述被骗经过,以便警方快速展开调查,挽回损失。
让我们携手共进,提高防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让电信诈骗无机可乘,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保驾护航!(张瑜 来源:高县逸夫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