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图书馆成立于1927年,国家二级图书馆。馆内现藏有古籍文献1868部、10076册,其中古籍善本37部、212册;普通古籍1014部,5076册;民国线装书817部、4788册。
2021年以来,遂宁市图书馆充分抓住全国古籍普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和新馆建设搬迁等契机,全力开展馆藏古籍资源的整理、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工作。2022年12月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首批“四川省古籍保护站”,古籍善本《治河全书》入选四川省珍贵古籍名录,“悠悠千年古书香”传统印刷技艺阅读推广活动获2023年四川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优秀案例,“习•文传脉”古籍研学活动在第四届四川省文创大会获评2023—2024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活动。
建设九思书苑 夯实古籍保护基础
新建400余平方米的“九思书苑”特藏文献服务空间,融古籍修复、古籍查阅、地方文献阅览、古籍展厅、家(族)谱查阅、书法体验、名人赠书区等功能于一体。新建130余平方米的古籍特藏书库,配置气体灭火、恒温恒湿空调、消防系统、樟木书柜等设备设施,改善古籍文献资源保护环境。

投入30余万元,增加古籍修复桌、裱墙等专业设备,建成我市首个标准化微型古籍修复室,为遂宁培养古籍修复专业人才提供实体空间。

完成古籍普查 摸清古籍文献资源现状
在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先后两次开展全市古籍文献资源普查工作。在普查中,以普查手册为准绳,严格按照古籍著录规则进行条目数据校核;以普查登记为基础,摸清馆内古籍(含民国线装书)底数,辑成《遂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目录》。2024年10月,我馆古籍普查工作项目顺利通过省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组验收。

科学修复古籍 推进古籍专业人才培养
2021年以来,通过争取省级补助、市级专项资金等途径,投入古籍和地方文献保护资金近50万元,科学有序实施《张船山字画》(四副)《宝贤堂法帖》(12册)《治河全书》(22册)的修复工作,馆藏古籍善本得到了抢救性修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探索“项目+人才培养”新模式,从零开始,培养古籍修复人员2名。

从庋藏到惠众 实现古籍资源活化利用
“十四五”期间,遂宁市图书馆深挖古籍资源元素,活化利用,活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策划古籍科普展览到线上的《治河全书》(第九卷)数字展;从研究出版《遂宁县志校注》等学术专著到开展面向青少年的“云上古籍小课堂”;从“遂小图”文化创意系列产品开发到“习•文传脉”古籍研学的创新实施,走出来一条活化利用古籍的创新之路。(来源:遂宁市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