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信息中心
网观
民生健康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网观 > 详情

网观

安居四小“周三无作业日”通过作业“减法” 实现成长“加法”

网观发布时间:2025-11-21 10:48:27

11月19日下午放学时间,安居四小学校门口一片欢声笑语。孩子们没背书包,脚步轻快地奔向家长,兴奋地讨论着这个周三放学后的安排,“我要做银杏叶手工”“我想试着自己做饭”“我要去公园打球”……这一天,是学校推出的“周三无作业日”,学生们在放学后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间。


  近期,教育部发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呼吁学校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以有效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鼓励孩子们找到兴趣支点,激活发展内驱力。安居四小是全区首所响应该举措的学校。

“周三当天学生不背书包回家,老师不布置任何形式的书面作业,包括纸质作业、电子作业等,不得通过家长群等渠道变相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安居四小教导处副主任陈思思笑着说,“现在周三已经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一天。”


为确保“无作业日”不影响正常教学,安居四小早已打好了提前量。“我校教师积极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课堂内高效吸收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时间,完成课堂相关练习,做到知识及时巩固。”陈思思补充,“学校还提前规划教学进度,并且优化了其他日子的作业设计,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提高作业质量。”


安居四小的“无作业日”并非“放而不管”,而是通过系统设计实现教育的“转场”。学校为此推出了《“周三无作业日”自选项目清单》,涵盖家国情怀、相伴成长、强身健体、快乐劳动等九大主题,引导学生拓展兴趣、全面发展。同时,学校还建立了班级“成长记录袋”,用于收集学生们在“无作业日”里的特色作品,记录他们的成长足迹,让这一天真正成为赋能未来的“成长日”。


  为实现家校共育,安居四小还特别发布了《致家长的一封信》,邀请家长们成为“无作业日”的教育合伙人。信中建议通过营造轻松的家庭聊天氛围、开设家庭读书角、参与亲子手工、尊重并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式,实现家校联动,共同为孩子的课余时间赋予双倍的成长附加值。

“周三无作业日”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广泛好评。学生方禹皓高兴地说:“平时作业要写30分钟,今天一分钟都不用!我准备和爸爸一起做科学小实验,明天去学校和朋友分享。”尹美琳同学也欣喜地表示,每周三的放松让她在之后的学习中更能集中精力,“学习效率不降反升”。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一天解放出来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探索兴趣、感受生活的好奇心与动力。


 “‘周三无作业日’确实非常好。”学生家长肖艳欣慰地表示,“它不仅丰富了孩子的学习生活,更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亲子时间,增进了感情。”她特别提到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孩子今天空闲时间多了,主动提出要读课外书,这在以前都不曾有。”


为学生减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校内与课后需同步推进。除“无作业日”外,安居四小在校内开设了扎染、竹编、观音绣等数十项兴趣课程。事实上,这一做法已在全区多所学校推广,安居二小、安居中学等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选择,“双减”工作已深度融入安居教育的日常肌理。


不管是“无作业日”,还是多彩的校内活动,都是安居教育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全区教育教研工作,要求各学校要提高作业管理水平,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引导教学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以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无作业日”并非教育的“留白”,而是成长的“转场”。它将孩子们的成长舞台,从课堂延伸至课后,从校园拓展向广阔的社会与自然,让他们在真实而鲜活的生活中,亲身体验世界的丰富多彩。下一步,这一举措将在全区各校逐步推广,从“无作业日”出发,安居的教育实践正稳步走向一片更为开阔的新图景。(来源:安居四小 黄鑫垚/詹芳)